化工新材料网

400-961-2018
您的位置: 首页 特种纤维/碳材料
碳纤维陷入"成长的烦恼" 国家高新区加快布局

碳纤维陷入"成长的烦恼" 国家高新区加快布局

编辑:janger 2017-12-07 09:59:40

"碳纤维自行车"、"碳纤维网球拍"……一系列带有"碳纤维"字样的产品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碳纤维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新材料之一。除了频繁现身于日常用品外,碳纤维还被应用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但这样一个"高大上"的产业却在近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上陷入鲜有企业亮相的尴尬境地。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工程师张晓东在此次大赛上发现,参赛的碳纤维企业非常少。他表示,汽车轻量化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他渴望能够与更多的碳纤维企业一起合作,助力汽车行业做大做强。

参赛企业少不仅有赛制原因,更多的折射出碳纤维产业陷入了"成长的烦恼"。据了解,目前碳纤维产业还处于国外加剧封锁和国内供应奇缺的双重困境。那么,如何突破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加紧完善碳纤维产业链结构,推动国内碳纤维产业整合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在这方面,国家高新区正在加紧布局,扶持更多的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着力解决双重困境。

碳纤维产业的烦恼

"虽然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了很长时间,但发展中碰到了很多困难。""973"首席科学家、东华大学教授余木火曾在2017·第三届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上对该产业如此描述道。

余木火表示,目前虽然我国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研制生产以及设备制造的企业有百余家,但上游材料产业产能分散、生产线规模小、品种单一、生产成本高;中游复合材料产业薄弱,先进的设备和高端碳纤维预浸料主要靠进口;下游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据了解,目前全球排名靠前的碳纤维材料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日本、美国及欧洲地区。虽然国内已实现某些牌号的碳纤维的千吨级量产,但从纤维质量上不如进口材料,再加上国外一些企业在产品价格上采取一些措施,使得国内的一些厂商深受其害。

"由于我国碳纤维关键技术突破较晚,且国外一直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目前发展水平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差距很大。"余木火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具有千吨级生产线的企业仅有6家,500吨级生产线的企业5家,100吨级生产线的企业9家,还有10多家产能不足100吨的企业。

更让人震惊的是,以上全国30多家主要碳纤维企业的产能约为2.2万吨,总产能还不到日本东丽集团的一半;2016年碳纤维年产量仅为3600吨左右,产能释放率不到20%,自给率仅为20%左右。

碳纤维产业的困境也让上游的汽车产业从业者很苦恼。张晓东表示,"目前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向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可惜如此大规模的赛事却鲜有碳纤维企业参赛。"张晓东表示,吉利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是:新能源、轻量化和环保。"轻量化可以让汽车减重,降低油耗,还能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环保方面不仅要对车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控制,还包含整个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特别是汽车材料的生产过程也要控制,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材料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而这些都需要采用碳纤维这一新材料来替代。"张晓东介绍说,到2020年前,吉利汽车要实现整个汽车车身减重8%,基本都需要靠碳纤维这一新材料来支持。在此次大赛上,张晓东作出现场邀请。"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材料,特别是碳纤维材料,希望产业界人士可以从汽车生产的角度做更多关注,我希望更多企业与吉利汽车一起,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政企合力

作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产业具有坚如磐石,又韧如发丝的特征,是一种轻质高强的神奇材料,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争之材。

实际上,碳纤维在我国未来新材料计划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碳纤维产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产高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成熟度要达到9级,实现在汽车、高技术轮船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此外,《"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也对碳纤维复材的相关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

国家加大扶持碳纤维产业的发展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作为一个基础产业,碳纤维的发展能够迅速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余木火表示,"整个制造业跟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之间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是目前国内仍在探索的问题;另外,碳纤维成本高、规模小、稳定性差,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挑战。"

科技部高新司材料处处长薛强坦言,虽然我国企业能够做出高质量的碳纤维材料,但想在市场上得到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从材料转化为产品、装备,变成直接可用的零部件,这里还需要科研院所和企业一起研究和推动。"薛强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制约我国碳纤维产业壮大的主要因素除了历史客观原因和国外技术封锁外,企业集中度较低、没有技术优势、低端企业竞争激烈等原因也不容忽视。加快碳纤维行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走自主创新之路,方能加快国产碳纤维产业化进程。

高新区加大布局

"规模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配套"、"研发成本大",这是众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有效对接科研院所的成果,形成全套产业链布局,这是国家高新区的优势。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在布局碳纤维产业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积极推动建设"产学研用"体系,尤其是一些碳纤维产业园、生产基地的建设,为碳纤维行业在创新集成、产业链完善和延长上发挥了很好的龙头带动作用。

据威海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已布局了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目前,该园区已进驻9个产业项目,储备7个拟签约项目和13个重点在谈项目,涵盖碳纤维研发、生产、应用、销售以及配套产业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涵盖航空航天、军事装备、风电设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绍兴高新区同样也在碳纤维产业领域发力。据了解,绍兴高新区已在精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方面建成千吨级碳纤维生产车间、复材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省级复材检测中心、先进复合材料成型车间、预浸料生产车间、高性能树脂聚合车间,可满足客户从产品计算分析--原材料研发--复合材料设计开发--产品检测--批产能力建设等条件的技术服务需求。

宁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厉永惠表示,宁波市正以宁波高新区为载体,建成新材料产业园1600亩。针对碳纤维产业,宁波高新区提出要抓住细分市场,瞄准低成本高品质目标,加大技术突破,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推进阻燃、易染、抗静电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研究开发。重点攻克复合材料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工艺等共性关键问题,推动碳纤维轻量化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规模运用。除了巩固已有的技术优势外,碳纤维产业还要紧跟国际碳纤维技术革命动态,探索新型碳纤维技术研发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创新应用,尤其是要跟踪新型碳纤维原丝及工艺技术突破,推进碳纤维向低成本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分享到: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