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材料独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2017年以来,萤石-氟化工产业链景气度持续走高,价格传导顺利。随着制冷剂产能持续退出,上游萤石供给收缩、中游HF制冷剂环保高压去产能,目前整个氟化工产业链产品价格中枢持续上移。
上游:资源稀缺 萤石供给收缩
▼萤石-氟化工产业链结构图
萤石又称氟石,化学成分CaF2,通常为黄、绿、蓝、紫等色,玻璃光泽,硬度4。萤石是可用尽且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
萤石是不可再生资源。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预计全球萤石矿物量约5亿吨,查明的出路约2.4亿吨。但由于我国萤石资源杂质含量低,开采条件好,因此我国萤石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数据来源:U.S.GS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中信证券研究部)
2017年,全球萤石总产量为600 万吨,而我国为380 万吨,占比高达63.33%,同时产量亦比排名第二的墨西哥高出将近280万吨。也正因为国内近些年来对萤石的开采较为积极,导致对未来可持续需求产生一定的威胁。
按照目前国内的储量和年均开采量,现有储量仅能够满足不到11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未能发现新的资源,未来我国或从萤石大国转变为陷入无萤石资源可用的窘境。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相关政策,严控萤石的生产和出口。政府自2003年已明令禁止不再开放新的开采许可证,2016年又将萤石列入我国的"战略性矿产名录"。此外萤石开采又属于高污染行业,逐渐加码的环保政策使得萤石产量供不应求。
中游:环保高压下氢氟酸、制冷剂产能受限
工业上常用浓硫酸与酸级萤石精粉反应生产氢氟酸来提取氟元素,并由此形成了门类众多、规模庞大的氟化学工业。其化学反应方程如下:
CaF2 + H2SO4 =CaSO4+ 2HF↑
氢氟酸作为萤石下游最大的产品,其下游主要是制冷剂、含氟聚合物、电子级氢氟酸和含氟中间体,均属于需求稳定增长的子行业。
由于氢氟酸是高危化学品,环保高压迫使中小企业退出产能,副产废酸胀库压缩产量。氢氟酸是氟化工行业的咽喉要塞,但氢氟酸规划进园困难。长江环保大整治以及青岛峰会合计有约50%的潜在产能可能受到影响。副产废酸难消化,中小企业胀库现象不断。
自2017年初以来,受环保趋严、需求复苏等影响,氢氟酸、制冷剂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到2018年8月,氢氟酸价格从2017年年初的6900元/吨上涨至10866元/吨,涨幅达57.5%;R22价格从9000元/吨上涨至19750元/吨,涨幅达119.44%;R125价格从21000元/吨上涨至31000元/吨,涨幅高达47.62%;R32价格从12000元/吨上涨至22000元/吨,涨幅为83.33%;R134a价格从19500元/吨上涨至31000元/吨,涨幅为58.97%;R410a价格从18000元/吨上涨至26500元/吨,涨幅47.22%。
下游:需求旺盛 景气度提升
从制冷剂角度,制冷剂生产过程中副产大量含氟盐酸。副产盐酸处理难度大,通常作为低端盐酸卖给下游企业消化。受环保监管力度加强以及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影响,下游企业开工下降使得副产盐酸需求不足,制冷剂企业废酸难以处理导致废酸胀库,企业被迫降低开工负荷从而造成供应不足,产品价格上涨。
空调和汽车是制冷剂的主要需求端,增速相对稳定,给制冷剂使用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从氟聚合物的角度:目前供给无增量+限制废塑料进口的双重条件下,供需缺口将持续推升聚合物价格。PTFE和FEP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氟聚合物。我国的PTFE产能约占全球的40%以上,但国内的产品已注塑级为主,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比较依赖进口。自2017年第四季度,禁止废旧塑料进口政策开始执行,聚合物供给增量有限,供需缺口持续拉大,导致产品价格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十二五”期间国内含氟聚合物需求增速17%,预计“十三五”期间仍将维持整体10%以上的增速,其中PTFE、FEP和PVDF的需求增速将分别不低于8%、10%和10%。目前国内PTFE总产能12万吨,年需求量约10.4万吨,行业开工率较高,在需求及成本推动下,PTFE悬浮料价格近一年已累计上涨37% 至78000元/吨。
小结
总体而言,氟化工行业上游萤石供给收缩;中游氢氟酸、制冷剂等受环保压力较大,产能受限;下游需求量旺盛,景气度持续提升,因此氟产品的价格上涨空间非常可观。加之氟化工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可以预见大型氟化工企业将迎来重大利好!
(信息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院、丝路之行、东兴证券等)